2024.09.11
近日,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河南省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公示》發布,銀金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通過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同時順利通過重點“小巨人”復核,成為第二批第二年專精特新“小巨人”高質量發展財政支持對象。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是國家為引導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中小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而實施的重大工程。 此次是銀金達第四次獲得該項榮譽表彰!銀金達于2021年4月獲批河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月被認定為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月獲批國家第二批重點“小巨人”企業,完成高難度的三級連跳。三年來,銀金達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建設科研研發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經過拼搏奮斗,再創新高,成功通過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銀金達多年來,長期堅持國家戰略企業化,深耕綠色、循環、再生領域,不斷完善產業鏈結構,打破了國外企業對聚酯熱縮膜原料技術的壟斷,形成了功能性聚酯、熱收縮膜產品技術迭代升級的創新鏈,打造了集回收、原料、制膜、印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實施了產品綠色化、制造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生產鏈,構建了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價值鏈,四鏈并進使銀金達新材料成長為中國最大、世界前三的功能性熱縮膜研發制造基地,產品質量穩定,成為專精特新企業的佼佼者。此次通過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復核,是國家工信部對銀金達近三年來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的認可與肯定。銀金達公司也將繼續專注薄膜、精益求精、以特取勝、創新引領,在產品和技術上厚積薄發、持續升級,向著更有活力特色、更高質量發展、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包裝行業創新龍頭企業目標闊步前行。
2024.09.03
8月24日,經前期技術、生產、設備深入探討,在研發需求的推動下,針對一車間二線的螺桿改造計劃提上日程。這次螺桿改造是機械設備的升級,也是銀金達產品多元化的升級,更是銀金達積極響應市場多元化需求、追求技術創新與突破的具體體現。這不僅僅是機械設備層面的更新換代,更是公司戰略眼光和前瞻性的展現,預示著銀金達將在更廣闊的市場領域內展翅高飛。那每一滴汗水浸透的衣衫,每一次扳手的緊握,都是對“您的夢想,我的使命”這一信念的堅守與踐行。技術:創新驅動發展的不竭動力技術是設備改造的靈魂所在,研發是產品更迭的基石。為滿足更多產品的生產條件,在技術研發部的主導下,展開了對螺桿的改造升級。技術研發部人員始終以“聚焦、創新、核心競爭力”這九個字為研發宗旨,他們始終秉持著技術創新的理念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他們引入新的設計理念、采用新的工藝方法、應用新的材料技術……每一次的創新都為銀金達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技術研發部的創新并非孤立存在,它與設備改造、產品生產等各個環節緊密相連、相互促進。通過設備改造升級,將先進的技術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進一步推動產品的優化和升級;而產品的不斷優化和升級,又反過來對技術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技術研發部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創新。這種良性循環,為銀金達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正是這種對產品的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使得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著領先地位。設備:從“舊”到“新”的華麗轉身改造現場技術研發、設備、生產人員與廠家外協人員緊密合作,是這次設備改造得以成功的關鍵。他們憑借專業技能和不懈努力,對設備進行了深入拆解、精細維修以及前瞻性的升級,讓這些曾經的老設備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一過程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改造,更是技術與智慧的交融,是創新精神的體現。從“舊”到“新”的華麗轉身,不僅意味著設備使用壽命的延長,更重要的是設備性能與效率的提升。這些經過改造的設備,在生產線上將發揮更加穩定、高效的作用,為銀金達新產品的誕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它們不僅是新產品誕生的見證者,更是銀金達技術團隊和設備人員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承載著公司對未來發展的無限憧憬和堅定信心。生產:效率與質量的雙重飛躍生產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而設備適應性則是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的關鍵。通過引入螺桿的不同設計理念,滿足了產品的多元化生產。這種變革不僅讓生產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更在產品質量、類型上樹立了新的標桿。只有不斷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螺桿改造是一場關于生產、設備與技術的深刻變革。它需要我們以夢為馬、砥礪前行;需要我們堅守信念、勇于創新;需要我們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展望未來,隨著螺桿改造計劃的順利實施,銀金達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將為公司開辟更多元化的產品線、拓展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奠定堅實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銀金達定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為實現更高更遠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2024.08.08
8月7日,集團董事長閆銀鳳、新材料公司總經理李沅鴻等相關人員,在達新源與中國機械總院北京工業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一行5人舉行會談及簽約,雙方就推進PETG薄膜替代非環保薄膜的發展,以及生產裝備國產化替代和“首臺套”研發等議題達成多項共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副總經理兼營銷總監夏根南、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張啟綱、副總經理兼研究院院長王果連、總工程師瞿榮燦、總經理助理兼生產部經理李國慶等參加。本次活動由王果連主持。閆總首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指出銀金達與北自所的合作已進入“深水區”,未來合作將更為深入。銀金達的下一步戰略重點是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該項目將與衛輝市政府合作,北自所提供重要設備,銀金達負責市場、技術、研發及團隊管理等技術支持。三方將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未來功能膜國產化裝備及產業發展。北自所總經理李金村在講話中表示,銀金達作為行業單項冠軍企業,與北自所已有深厚的合作基礎,北自所將繼續在智能化、信息化、優化等技術創新領域支持銀金達,并提供整體開發、設計和制造解決方案。在即將展開的深度合作中,北自所將提供高品質設備支持,與銀金達攜手并肩,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行業標桿。此次合作必將為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高質量發展樹立典范,并促進銀金達國際領先技術優勢的提升。李金村預祝雙方合作取得圓滿成功,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公司總經理李沅鴻、北自所事業部總經理石春鵬分別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隨后雙方參會人員進行了友好、深入的技術交流。此次與北自所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銀金達在功能聚酯新材料領域將邁向新高度,進一步助力產業創新和技術進步,推進循環產業園建設。
2024.08.07
在歲月的長河中,有這樣一群銀金達人,他們面對的是設備受限的桎梏,設備生產產品的局限,卻從未停下探索與奮斗的腳步。這是一場從束縛中掙脫,向無限可能邁進的壯麗征程,2024年7月11日至8月2日每一個日夜都銘記著他們不懈的努力與燃情的付出。曾幾何時,一車間一線的設備機器如同年邁的戰士,雖經風雨,卻已難以承載現代化生產的重任。鑒于當前1#生產線在縱向拉伸能力上的不足,經公司領導批準后決定增加專門的縱向拉伸設備。這一決策旨在彌補生產線的短板,確保產線能夠靈活應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無論是常規產品還是定制化需求,都能以高效、精準的方式完成生產。設備改造,絕非易事,生產部、設備管理部、技術研發部等提前謀劃。從圖紙設計到零件加工,從安裝調試到性能優化,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在1#生產線改造過程中,面對場地小、正常縱拉設備無法放置的難題,他們采取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設計縱向布局的縱拉設備,充分利用空間高度來彌補長度不足的困境。生產調試,絕非易事。由于設備采用了縱向傾斜的布局,各機械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和運動軌跡與傳統布局大相徑庭。在調試過程中,其安全性能面臨新的挑戰,生產部結合實際情況改造、提升安全防護裝置,時刻以“安全第一”為守則。新設備調試中,需要將其融入現有的生產流中,包括與前面模頭設備的銜接、與后面橫拉設備的銜接,生產數據的采集與傳輸等方面。調試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設備的性能驗證和后期生產的順利進行。為了盡快完成調試任務,現場人員紛紛加班加點地工作,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不僅考驗著他們的體力,更考驗著他們的意志力。在相關部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設備改造取得成功,不僅可以提升生產效率,更拓寬了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一大助力。但這只是開始,他們深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唯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領先。因此,他們繼續前行,在奮斗的路上永不停歇。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與挑戰,只要心中有夢,腳下有力,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在未來的日子里,讓我們攜手并肩,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堅定的信念,共同書寫屬于銀金達的輝煌篇章!
2024.08.05
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掘源頭創新與早期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第十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河南賽區暨第十六屆河南省創新創業大賽新鄉分賽區在新鄉智慧島成功舉辦。銀金達“廢舊塑料再生與高值循環利用關鍵技術”以廢舊薄膜高效處理為核心,解決低值廢舊塑料的高效回收難題,實現再生聚酯的高品質再生,以及再生聚酯的高值化應用,打造全產業鏈“雙碳閉環”。這一技術的問世,是銀金達對廢舊塑料處理難題的有力回應,以創新的思維和先進的技術手段,為廢舊塑料賦予了新的生命。該項目從六十余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以成長組第五名的佳績入圍河南省總決賽。創新是第一動力,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創新引領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銀金達以“廢舊塑料再生與高值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為主題,通過攻克材質分選技術、研發清洗處理技術與開發再生加工技術取代低值化塑料,創造塑料再生循環,實現高值化應用,受到了評委的高度認可與贊賞。銀金達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守護地球健康,創造綠色未來。通過構建綠色產業鏈,打造綠色創新鏈,不斷提升產品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